由于實際需要,自70年代起發(fā)展了一種稱為半消聲室的聲學實驗室。此半消聲室除要求地面為硬質剛性反射面外,其余與消聲室相同。當聲源或接收器置于地面上時,聲源和接收器之間只有直達聲而沒有反射聲,故在地面上的半空間中有同消聲室中那樣的自由場。半消聲室的優(yōu)點是由于地面是硬的,能承受較大的重量,適宜測量如車輛、大型機器、設備等的噪聲功率且使用方便,造價比消聲室低廉;缺點是當聲源的等效聲中心或接收器高出地面較多時,聲反射的影響使聲場嚴重偏離自由場,這種現象在頻率高時更為顯著,因此半消聲室存在有高頻限。
卦限消聲室是一個相鄰的三個面為硬反射面,另三個面上裝有吸聲尖劈的實驗室。三個反射面形成三面鏡子,如聲源或接收器置于此三反射面的交點上,則聲源和接收器之間和半消聲室相同,只有直達聲而沒有反射聲,使在其中形成自由場。由于聲源或接收器只能置于交點上,故在實際使用中將受到很大限制。
混響室一詞在聲學領域和電磁學領域都有應用,其實,電磁學領域混響室一詞是源于聲學領域的。在這里,為了區(qū)分二者,將聲學領域的混響室稱為聲學混響室,將電磁學領域的混響室稱為電波混響室。聲學混響室是一個能在所有邊界上全部反射聲能,并在其中充分擴散,使形成各處能量密度均勻、在各傳播方向作無規(guī)分布的擴散場的實驗室。電波混響室是一個電大尺寸且具有高導電反射墻面構成的屏蔽腔室,腔室中通常安裝一個或幾個機械式攪拌器或調諧器,通過攪拌器的轉動改變腔室的邊界條件,進而在腔室內形成統(tǒng)計均勻、各向同性和隨機極化的電磁環(huán)境。
評定
對混響室的評定,除測量混響時間外,還應檢測房間中擴散場條件的符合情況,一般在聲場中任選6個以上的測點。測點間隔應大于λ/2,測得的聲壓級的標準偏差應小于±1dB。
混響室與基礎之間應有隔振措施,以減小本底噪聲。
電波混響室是一個電大尺寸且具有高導電反射墻面構成的屏蔽腔室,腔室中通常安裝一個或幾個機械式攪拌器或調諧器,通過攪拌器的轉動改變腔室的邊界條件,進而在腔室內形成統(tǒng)計均勻、各向同性和隨機極化的電磁環(huán)境。
在國內,關于混響室的名稱多種多樣,公開發(fā)表的論文中出現的名稱包括“電波混響室”、“EMC混響室”、“電磁混響室”、“電磁混波室”等。為避免混淆,一方面,考慮到在形式上與另一種傳統(tǒng)意義的電磁兼容測試平臺“電波暗室”一致,比較習慣,也便于區(qū)分和理解;另一方面,在聲學領域,“混響室”使用更廣泛,而“混波室”使用比較少,而且混響室初是借鑒聲學研究中“混響室”的概念,所以有學者建議在國內統(tǒng)一使用“電波混響室”這一名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