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規(guī)劃,“十二五”期間,國家電網公司電網智能化投資的總額為2861.1億元,年均投資為572.2億元,較“十一五”250億元的年均投資大幅翻番,涉及到發(fā)電、輸電、變電、配電、用電及調度等六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展開,智能化投資將明顯增加,二次設備投資占比將由不足5%提升至12%-15%。
中國智能電網進入了建設階段,對智能電表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。
在中國,隨著國家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進展,作為用戶端的智能電表的需求也會大幅度地增長,保守的預計,市場將會有1.7億只左右的需求。美國政府為升級本國電網的撥款中,就有一部分專門用于在未來3年致使13%的美國家庭(1800萬戶家庭)能裝上智能電表。在歐洲,意大利及瑞典已經完成先進計量基礎設施的部署,將所有普通電表更換為智能電表。法國、西班牙、德國和英國預計在未來10年內完成也將完成智能電表的推廣和應用。
智能電表正在快速發(fā)展的電表類別,傳統的智能電表用戶持IC卡到供電部門交款購電,供電部門用售電管理機將購電量寫入IC卡中,用戶持IC卡在感應區(qū)刷非接觸式IC卡(簡稱刷卡,下同),即可合閘供電,供電后將卡拿走。當表內剩余電量等于報警電量時,拉閘斷電報警(或蜂鳴器報警),此時用戶在感應區(qū)刷卡即可恢復供電;當剩余電量為零時,自動拉閘斷電,用戶必須再次持卡交費購電,才可以恢復用電。而新型的智能電表已實現銀行及網絡供電,用戶可通過電力公司營業(yè)窗口,合作銀行、第三方代售電機構及網絡進行購電,極大的方便了用戶。
(1) 每戶電能計量單元: 主要由電壓、電流采樣和專用電能表芯片(如BL0932B、 ADE7755等)構成。它的任務是完成每個用戶的用電量累積、存儲,并同時將電量轉換成相應的脈沖分別輸出或送入單片機處理。戶電能計量單元,集中安裝在一個印刷電路板上,其面積比一個紙煙盒還小,每戶一塊,每戶單獨計量,互不影響。
(2) 單片機系統:它是一個智能數據采集處理和控制單元。整個系統安裝在一個見方約 200*80mm2 的印刷電路板上。它的任務是接收并存儲各用戶電量,經處理后控制公用顯示器,定時、輪流顯示各戶用(或剩余)電量,控制對外通信,完成抄表或遠控等工作。
(3) 輸出部分:主要包括公用顯示器和對外通信、控制接口等。公用顯示器輪流顯示每 戶戶號和電量,可24小時連續(xù)工作,用戶隨時可查看各自的用量情況。不難看出,上述集中式多用戶電能表是集電子技術、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高科技產品。它具有體積小、可容戶數多(一塊24戶集中式多用戶電能表其面積約為用單表簡單集中安裝的1/3),同時又具有"一戶一表"的功能。 值得提及的是,目前市場上還有一種類型的集中式多用戶電子式電能表,其采樣是每戶分 別進行,但每一戶的用電量計算則由同一個芯片或單片機系統來完成。這類表無論從結構上還 是從原理上來看,都不具備"一戶一表"的功能。再一個問題是,每一戶的用電能量計算都由同 一的部件去完成,即每一戶的用電量計算都要排隊循環(huán)等待。這勢必要造成用電計量的誤差, 戶數越多,誤差越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