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與情緒支持:
產后媽媽易因變化、育兒壓力出現(xiàn)情緒波動(如焦慮、低落),月嫂需通過傾聽、溝通給予情緒疏導,同時幫助媽媽建立育兒信心,預防產后抑郁(若情緒問題嚴重,需提醒家屬尋求專業(yè)心理幫助)。
關注 “適配度”
性格與溝通:月嫂需與家庭長期相處(尤其住家),性格需溫和、有耐心,溝通時能清晰表達護理方案,也能傾聽媽媽和家屬的需求(避免固執(zhí)己見或溝通不暢)。
健康狀況:必須要求月嫂提供近期(3 個月內)的健康證明,包括乙肝、梅毒、艾滋病等傳染病篩查(避免攜帶病菌傳染母嬰)。
產褥期護理(針對產后媽媽 + 新生兒)
這是母嬰護理師的核心服務板塊之一,與 “月嫂” 的產后服務有重疊,但專業(yè)性更系統(tǒng):
產后媽媽護理:
生理恢復:監(jiān)測產后體溫、惡露顏色 / 量 / 氣味(判斷子宮復舊情況),護理順產會陰傷口或剖腹產腹部傷口(、觀察愈合,預防感染);指導產后康復訓練(產后 1 周后逐步開展凱格爾運動、腹式呼吸,促進盆底肌和腹部恢復);協(xié)助產后擦浴(產后初期避免盆?。?,保持個人衛(wèi)生。
營養(yǎng)與泌乳:根據(jù)媽媽體質(如是否貧血、堵奶、有妊娠期糖尿病史)制作月子餐,遵循 “排(惡露)、調(脾胃)、補(氣血)、養(yǎng)(恢復)” 四階段原則,避免生冷、辛辣、油膩食物;指導母乳喂養(yǎng)技巧(含乳姿勢、銜乳糾正),處理常見泌乳問題(如堵奶、奶少,通過按摩通乳、調整飲食促進泌乳)。
心理支持:關注產后媽媽情緒變化,及時疏導因育兒壓力、波動導致的低落、焦慮,預防產后抑郁(若情緒問題嚴重,需建議家屬尋求專業(yè)心理干預)。
母嬰護理師與月嫂、育嬰師的核心區(qū)別
很多人會混淆三者,實則定位、資質、服務范圍差異顯著,具體對比如下:
對比維度 母嬰護理師 月嫂 育嬰師
服務對象 孕產婦(孕期 + 產后)+0-3 歲嬰幼兒 產后媽媽(產褥期)+ 新生兒(0-28 天) 0-3 歲嬰幼兒
服務階段 全周期(孕期→產后→嬰幼兒期) 短期(產后 26 天 / 42 天為主) 長期(可至 3 歲及以上)
核心資質 需持國家認可的母嬰護理師職業(yè)資格證(如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頒發(fā)的證書),部分需額外具備催乳師證、急救證 多持 “母嬰護理師(月嫂)培訓證”,部分持職業(yè)資格證,資質門檻略低于母嬰護理師 需持育嬰師職業(yè)資格證(分初級 / 中級 / 高級)
專業(yè)側重 兼顧 “孕期保健”“產后恢復”“嬰幼兒照護”,綜合性強,需掌握急救、催乳等技能 側重 “產后媽媽護理 + 新生兒應急照護”,專業(yè)性集中在產褥期 側重 “嬰幼兒喂養(yǎng)、啟蒙、習慣培養(yǎng)”,不涉及孕期和產后媽媽護理
服務場景 家庭、月子中心、醫(yī)療機構、母嬰護理機構 以家庭住家服務為主,部分在月子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