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ISP煉鉛鋅工藝中,精礦中的銦較大部分富集于粗鋅精餾工序產出的粗鉛中,回收富銦粗鉛的銦,一直采用堿煮提銦工藝,存在生產能力小、生產成本高、金屬回收率低等缺點。
為了簡化銦的提取流程,降低生產成本,提高金屬回收率,針對原有的提銦生產工藝,本項目通過條件試驗、循環(huán)實驗及綜合試驗,研究開發(fā)了“富銦粗鉛電解-鉛電解液萃銦”提取工藝,確定了新工藝的工藝參數。工藝流程為:粗鉛熔化鑄成極板,裝入電解槽通電進行電解,陽極中的銦溶解進入電解液,當銦富集到一定濃度后,抽出電解液進行萃取、反萃,富銦反萃液經pH調節(jié)、置換、壓團熔鑄后得到粗銦。
銦的提取工藝以萃取-電解法為主,這也是現(xiàn)今世界上銦生產的主流工藝技術。其原則工藝流程是:含銦原料→富集→化學溶解→凈化→萃取→反萃取→鋅(鋁)置換→海綿銦→電解精煉→精銦。
世界上銦產量的90%來自鉛鋅冶煉廠的副產物。銦的冶煉回收方法主要是從銅、鉛、鋅的冶煉浮渣、熔渣及陽極泥中通過富集加以回收。根據回收原料的來源及含銦量的差別,應用不同的提取工藝,達到配置和收益。常用的工藝技術有氧化造渣、金屬置換、電解富集、酸浸萃取、萃取電解、離子交換、電解精煉等。當前較為廣泛應用的是溶劑萃取法,它是一種分離提取工藝。離子交換法用于銦的回收,還未見工業(yè)化的報導。在從較難揮發(fā)的錫和銅內分離銦的過程中,銦多數集中在煙道灰和浮渣內。在揮發(fā)性的鋅和鎘中分離時,銦則富集于爐渣及濾渣內。
3. In(Ⅲ)與旋光性的D-樟腦酸(D-H_2Cam),在溶劑熱的條件下合成了一個3D具有單一手性結構的銦配位聚合物InH(D-C_(10)H_(14)O_4)_2(8)。經拓撲分析可得,化合物8具有dia拓撲結構。 4. In(Ⅲ)與含氮雜環(huán)羧酸(2-吡啶羧酸和2,3-吡嗪二羧酸),在溶劑熱條件下合成了兩個化合物In_2(OH)_2(2-PDC)_4(9)和HIn(2,3-PDC)_2(10)。其中化合物9是由雙核分子In_2(OH)_2(2-PDC)_4通過π-π相互作用形成的1D波浪形的鏈狀結構;化合物10形成的是3D的nbo拓撲結構。
銦的配位聚合物:
1. In(Ⅲ)與剛性的二羧酸(1,3-間苯二甲酸和1,4-萘二酸),在不同的溶劑中得到了四個化合物[In_2(OH)_2(1,3-BDC)_2(2,2’-bipy)2](1),HIn(1,3-BDC)_2·2DMF (2),In(OH)(1,4-NDC)·2H_2O (3)和HIn(1,4-NDC)_2·2H_2O·1.5DMF (4)?;衔?是1D鏈狀結構,化合物2是2D層狀結構,它們分別通過π-π相互作用最終形成了3D超分子結構?;衔?和4都是無限的3D網絡結構,雖然用的是同一羧酸配體,但是由于所用溶劑的不同,化合物3形成的是SrAl2拓撲結構,而化合物4形成的是2-重穿插的dia拓撲結構。化合物1-4的合成,充分證明了溶劑在配位聚合物的合成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