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壤類型的分辨:準確分辨種植土壤的類型,是土壤改良的關鍵,土壤一般從所屬地區(qū)、土源、土色、地表植物、地質、手感、澆水后的情況、以及PH試紙綜合判斷土壤情況。土壤類型有優(yōu)質土壤、沙質土壤、粘性土壤、鹽堿土壤、建筑垃圾土壤。
沙質土壤的改良方法:根據沙質土壤土質松散易耕作,土溫不穩(wěn)肥力低。漏水漏肥植物生長不好的特點。改良沙質土壤主要是改善其保水保肥能力,可用優(yōu)質土壤或粘質土壤摻以適量的有機肥和少量的無機肥,也可適當采用保水保肥能力的礦物材料、菌肥結合進行改良。
可利用的綠化種植土種類通常有丘陵山黃土、農田土、城市堆墊土三種,我們可以根據土壤的不同種類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。
①丘陵山黃土其中多數屬于紅壤土類中的黃紅壤亞類。其表層土多為黃紅色,深層土多為紅色,石礫含量較多,土質瘠薄,肥力低下,pH值呈酸性。此類土作為種植土必須篩掉粒徑大于lcm的石礫、揀除樹根等雜物,增施腐熟有機肥或富含有機質的介質、泥炭土等進行土壤改良,以達到符合種植土要求。在我縣這類土作為綠化用土較多。
②農田土多數取自城郊零星荒地或稻田深層粘土層。其土質粘重,通透性差,肥力低下,石礫含量較少,多數pH值呈中性偏堿。此類土作為種植土必須摻混一定量的疏松基質,如堆腐木屑,稻殼、垃圾堆肥、中砂等,來提高粘土的通氣透水性。增施酸性化肥或有機肥料提高其養(yǎng)分含量,以達到符合種植土要求。
5、水解性氨hydrolysable nitrogen
亦稱"土壤堿解氨",包括無機的礦物態(tài)氮和部分有機物質中易分解的、比較簡單的有機態(tài)氨,它是銨態(tài)氨、硝態(tài)氮、氨基酸、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質氮的總和。
6、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
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磷,一般包括土壤溶液中的離子態(tài)磷酸根,以及一些易溶的無機磷化合物和吸附態(tài)磷。
7、鉀available potassium
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鉀,包括交換性鉀和水溶性鉀。8、土壤容重soil bulk density
單位體積自然狀態(tài)下土壤(包括土壤孔隙的體積)的干重。
